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正文

只有这一件事能把整个娱乐圈逼疯
贾小凡(Vista看天下) 发表于 2018-01-11 00:21:15    点击:

分享到:
如果数据的跃进无法那么轻易地被刹车,那我们就试图找回丢失已久的另一套标准。
 
2018开年出轨大戏后,PG One在肉眼可见地慢慢变凉。
 
除了群众自发的舆论谴责,官媒的集体点名批评,还有一个悄悄改变的现象耐人寻味——
 
他的微博数据辉煌不再。
 
点进PG One的主页,能看到他最热门的几条微博都是在《中国有嘻哈》结束不久之后的代言,转发最高的一条高达142万,其他的几条转发也在100万左右。
 
 

到了这次的绯闻风波,它虽然在群众中闹出了人尽皆知的动静,PG One当时回应的“这我哥,这我嫂子”也成了被大家玩弄嘲笑的梗,但那条微博本身只有10万的转发。
 
 
后来被扒黑历史后的道歉和表忠心微博又掀起了一波持续了好几天的热点,但转发量依然是十万量级的,与曾经的辉煌相差甚远。
 
 
 
而且最近那几十万几十万的评论里,还多是一拥而上的路人在骂他。
 
再看看PG One出事前的日常微博,原创的带自拍的、或是事件比较有意义的,转发基本也能上个二三十万甚至六七十万。
 

 
 
 
因此有人分析道,闹出这么大动静的微博才十几万的量,这可能才是去除水分后PG One真实的流量。
 
流量的大滑坡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可能公司当时为了效果买了水军和热度,营造出了这个代言人选得很值的效果。
 
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数据,是粉丝“轮博”轮出来的。
 
轮博是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指的是粉丝反复转发明星的某一条微博,生生用人力把转发数据拉上去。
 
在PG One最热门的几条微博下面,都可以看到忠实粉丝反复地转发自己转过的微博,其中不乏PG One滑坡后的这几天还在坚持刷量的粉丝。
 
 
  
但现在,PG One失尽人心,也许公司无需再为他打造商业价值,也许粉丝深陷爱豆保卫战,无心无力再去把这些日常数据照顾到几十万的量级。
 
总之,这些数字的变化构成了PG One糊掉的一个侧影——
 
毕竟这是一个为数据发狂的时代。在娱乐圈,没有点看着吓人的数字,怎么混?
 
而PG One粉丝曾经为他做的,其实是每个流量明星脚下都拥有的基石罢了。
 
如今爱爱豆的基本操作,是把自己活成他的水军机器人。
 
看看那些流量明星的微博,你经常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我们国家真的只有14亿人口吗?真的只有7亿网民吗?
 
以当下公认最热的几个流量明星为例吧。新生代的王俊凯,置顶微博从去年8月到现在,已经被转发了9999万次。严重怀疑数据其实已经破亿,而微博的功能只能显示这么多了。
 
 
正统爱豆吴亦凡,最近的两条微博,内容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但随随便便就收获了77万和132万的转发。
 
 
 
别以为女明星就不能打了,赵丽颖去年庆祝生日、表白粉丝的一条微博,转发数也是骇人的破了9999万。
 
 

这些高得吓人的数字背后可能有买数据的情况,但是粉丝人肉刷数据的血泪是绝对不能被埋没的。
 
几乎所有明星,不管流量大、流量小,都有自己粉丝组织的网投组、宣传组、打榜组等等,基本职能就是号召大家去给爱豆在各个重要平台炒热数据和流量——
 
 
 
有些宣传组会给粉丝制定目标,例如每天要完成500次的KPI,越多越好,完成任务后还要带截图打卡或让管理员审核。
 
 

手把手地用详细的教程,在一些有一定规则的平台教粉丝投票、打榜、刷话题。操作之繁琐、机械,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得下来的。

 
 
而且特别勤奋的粉丝还会开一大堆小号用来刷量。有粉丝撕逼时说了,你以为我开40个小号是干吗的?专注给我爱豆轮博啊!
 
粉丝的野心也常常是大得很,轮流量都是以亿为单位起步,人家冲的业绩都是爱豆话题几十亿的阅读量。


 
你说这些粉丝是机器人吧,但她们是满怀着对爱豆的爱意在做这些重复的机械的工作;但是有时候看看那些小号为转发而转发,带着一些无意义的转发话语,也确实很像机器人……
 
更荒唐的是,粉丝刷流量的情况成了恶性竞争——大家都在刷,你敢不刷?
 
对家之间存在永恒的战争。既然大家都是流量担当,那似乎也没什么其他好比的,数据就是最直观的武器。
 
很多迷妹,不仅抱着对爱豆的爱,更抱着对对手的恨在努力刷数据:贱婢,在我家的脚下老实呆着吧。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不算很红的明星为了fun88登录目的,把自己吹得很红,一般配合着大量的买粉。
 
经常有无辜路人,一登微博发现自己莫名其妙新关注了很多明星,还“被点赞”
 
可是粉丝数到了,真正的活跃粉丝却跟不上,就导致微博的流量数据很难看。那么不论是团队买,还是数量有限的真粉拼命刷,总之要用尽各种手段,让爱豆的微博热热闹闹的,配得上那个巨大的粉丝体量。
 
一旦你有一项数据名不副实,就势必要用其他更多的造假,去匹配一开始就虚高的那个数据。
 
但是别说,人家为打造流量付出努力后,成果还是有的。
 
比如微博明星势力榜,不管啥时候,霸占前10的永远是那眼熟的老几位——(那一周凭借和《演员的诞生》撕逼而上榜的袁立,画风可以说十分突兀了)
 
 
 
比如《演员的诞生》最佳演员的某投票渠道,看得观众想扔鞋的郑爽曾一度排在第一位,助演王俊凯是第二位,每人的票数都比排名第三的凌潇肃两倍还多。
 
这如实反映了娱乐圈魔幻现实的一幕,看了想不想笑?
 
 
 
QQ音乐盘点的2017乐坛也是类似的情况。放眼望去年度华语热歌TOP10,和年度华语歌手热度TOP10,大多数路人会有一种自己还停留在微博人气榜的错觉——
 
人我算是认识全了,他们的歌呢?
 

  
粉丝辛辛苦苦打榜为爱豆刷出的流量,仿佛和更广大的受众之间有一道突破不了的次元壁。
 
次元壁这头,是粉丝帝国的狂欢和爱豆的加冕,那头是永远难以认可爱豆实力的冷漠路人。
 
和这些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登上全年累计播放量前几位的老哥们根本在歌手热度榜上排不上号(除了现在走流量路线的薛之谦),但歌曲的传唱度、接受度在2017年依然杠杠的。
 
 
 
当然了,粉丝可能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偶像能不能打破次元壁。这就像皇帝的新衣的故事,但粉丝未必不知道皇帝身上赤条条。
 
看看鹿晗和关晓彤宣布恋情时愤而脱粉的粉丝吧,她们控诉道:你的流量和人气是谁帮你堆出来的,你心里没点数吗?为什么要伤害这些在你的辉煌王座下匍匐的人呢?
 
可见粉丝自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爱豆离了自己爱的供养,可能立刻什么都不是了。
 
但越是这样,粉丝越是在还爱的时候要把他捧到金钱的怀抱里,亲手为他们贴上四个字:商业价值。
 

 
这个荒唐的环境里,不是没有过“有粉丝能使鬼推磨”的经典案例——
 
谍战剧《解密》导演用惯了老演员,但片方看中了陈学冬之鲜肉名号和他的1700万粉丝,成功打造了一个最像傻子的天才形象。
 
杨紫也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曾经被更有商业价值的人顶替了角色。
 
 

更重要的是流量带来的巨额商业代言。爱豆因此赚的钱一分也落不到为他呕心沥血的粉丝手里,粉丝却依然甘之如饴。
 
正因为这样,明星比起实力迟迟原地打转,崩人设才是更可怕的事情——没实力却依然可以靠流量和商业价值获得片约,失去的顶多是路人的和好感;
 
崩人设?失去的可是能把人砸死的钱啊。
就这样,流量明星和铁杆粉丝就像是心照不宣的合作双方,致力于打造一座座底盘不稳的空中楼阁。
 
而如今娱乐圈的空中楼阁,又何止这些呢?
 
不止在人气数据上,我们所说的流量时代其实已经进入了流量通货膨胀时代,什么数据都在奋力图个更高更快更强。
 
比如电影票房这件事上,这两年我们越来越着迷于几百亿几百亿的突破。2016年曾一度低迷,但2017年早在11月就突破了500亿大关,令人好不振奋。
 
也是,毕竟一部《战狼2》就贡献了十分之一。
 
国庆档更是表现喜人。去年国庆档(9月30日-10月8日)期间,国内电影总票房2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28%。
 
按理说这没什么好吐槽的,当时可看的片子不少,光是一部《羞羞的铁拳》就赚了将近20亿。
 
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数字之下,还是有露馅的地方被观众抓住了马脚。
 
有观众反映买票时遭遇幽灵场:有些电影深夜的场次竟然全场售罄,座无虚席,原来幽灵看电影出动一次阵仗都这么大的!
 
这种诡异的夜间集体观影行为还诡异地拉动了某些电影的票房增长。
 
据证券日报报道,豆瓣用户提供的票务软件截图里,10月4日凌晨4点-5点,《空天猎》一个小时内票房增长了100多万(下图);10月6日凌晨1点-凌晨7点,《空天猎》当日票房由260.98万元涨至632.85万元。
 
此情此景只让人想说一句,好巧啊,原来你也……起这么早看电影啊。
 
 这些都是见鬼了吗?其实,鬼在电影制片方的心思里。
 
一些电影制片方为了票房数据好看,经常自掏腰包大批量购票,自己给自己买票房,但实际并没有人去看电影(即多见于午夜的“幽灵场”)。
 
而且现在“票房补贴”非常常见,是由电影制片方出钱给发行渠道(如院线和在线票务平台)作为“补偿”,由后者卖出低于市场价的电影票。这实际上是制片方自掏腰包,刺激了观众因为几块钱一张的电影票很便宜而走进了电影院。
 
据腾讯财经,一位不方便具名的国内电影圈资深从业人称,2017年国庆档的六大主力影片票补总量至少在5亿元以上,相比于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
 
所以,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全年的500亿里到底掺了多少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水分?
 
而偷摸掺水的人,看来是已经忘了当时《叶问3》票房涉嫌造假时被央视点名批评的痛了。
 
 

这么看来,年底那会儿大家群嘲杜海涛主演的电影上映半个月只收获6000多元票房,可是至少人家这数字还算实诚。
 
 

票房问题比较老生常谈,这两年一个新的令各方争相发狂的数据是,电视网络播放量。
 
现在,网播量没个几百亿的,别好意思说自己是热播剧。
 
2017年年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全网播放量300亿收关。
 
 

没过半年,不服输的就来了——赵丽颖、林更新主演的《楚乔传》,人家号称还没播完时,全网播放量就突破了300亿,创造了中国电视剧的历史。
 
 
 
收关时的数据则是400亿,到现在已经累计播放了460亿。(数据来源:骨朵数据)
 
 
如果用符合常理的思维去想,这根本算不通啊。
 
比如《三生》吧,假设每个观众把每集都看且只看了一遍,那么每集都有约5.17亿的点击量。难道三分之一的中国人,从头到尾把这部低龄言情剧在网络上完整地看了一遍?
 
我每天热衷收看抗日神剧的姥姥不服。
 
而400亿又是啥概念呢?直观来说,差不多全球的哺乳动物都在网上点开过这个剧的水平。
 
别说这种由流量明星担纲主演、确实有不小热度的偶像剧了,现在随便拎一天的网播数据出来都很吓人。
 
比如“骨朵数据”12月28日的日播榜显示,当天网络播放量排在前三名的是:《九州·海上·回忆录·牧云记》,关晓彤和马可主演的、经常以搞笑雷人片段上热搜的《极光之恋》,和张一山仿佛疯了心的翻拍剧《柒个我》。

 
 
这三个剧确实是2017年底最有话题度的,但是每个剧一天的播放量都突破了1亿……wuli俊泰开心得想热舞一曲。
 
但吃瓜群众只想问,这么多中国人每天到底都在看些啥啊?
 
不止是观众看着这播放量觉得不对劲,业内人士早就批评过这些高得吓人的数字了。
 
据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数据,上比起2016年的剧集网络播放总量(4107.42亿,top3平台上,经历700多天积累),2017年的剧仅仅用了330天,就将播放总量增加到了4860.2亿。
 
芒果TV版权经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黎永杰是这么通过播放数据分析这个情况的:
 
“假设TOP3上所有用户只看剧集和综艺的话,平均每天观看的时长要达到5.09个小时。一天要用20%的时间来看长视频,5、6亿的网民真的都能做到吗?”(来源:每经影视)
 
 

这种高得玄乎的数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通过技术作假。
 
比如质量尚可但水花寥寥的《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被网友发现出现了这种比心电图还刺激的播放量曲线,在某个时间点播放量瞬间从300万蹿到近3000万又落回300万……
 

 
难道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2000多万网友酒足饭饱后同时上线点开了这部剧?假得令人不得不怀疑。
 
媒体报道证实了长久以来的怀疑,市面上的确存在专门为电视剧网播刷量的公司,价格从每一万播放量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刷得越多,还有优惠。
 
 
来源:每经影视
 
据@每经影视 ,商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刷量能力有多强,还特意强调年初为《三生三世》刷量时因为一台服务器能力有限,在全国找了几十个服务器同时开刷。
 
刷量公司也不是在播放期间全程都要刷刷刷,通常是在开播初期猛刷一阵以增加曝光度和知名度,后期就会放缓或停止。
 
比如@每经影视 采访的这家公司还提到,自己就参与了胡歌主演的《猎场》早期的网播刷量。现在回看《猎场》首播后喜人的播放量数据,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单位:万次
来源:Vlinkage
 
盗刷量当然有它的目的。爱奇艺CTO汤兴曾分析道,剧方这样做是为了让剧在页面上占据更好的位置,抢夺更多的眼球;有些剧因为分成方法不同,会因为播放量而获得更多的和分成收入。
 
矛盾的是,各大视频平台都明确表示过反对刷量、并在采取一定措施阻止刷量,但刷量公司却说和平台之间相安无事。
 
“我们每条链接一天可以刷100~500万次点击,平台方是默认我们存在的,不会出问题。”(来源:每经影视)
 
视频平台也的确不是完全无辜的。这些虚高的播放量不光是刷量造成,更多时候是因为视频平台在统计方式上耍了花招。
 
首先,这些播放量通常指的是“专辑播放量”。也就是说除了正片,你点了这个剧的预告、花絮、片花、CUT片段等等各种周边视频,也都会算在播放量里,这就是一大笔数字。
 
其次,播放量只计算点进去的次数,完全不考虑时长。自动跳转到下一集,播了一秒也是一个播放量;断线了重新加载,又是一次播放量。你哪天手残误点进了《楚乔传》,都是在给它的400亿添砖加瓦。
 
在这种机制的纵容下,通货膨胀是很难停下来的。大家都一个劲儿地顺着这个潮流,把爆款的标准提得越来越高:《三生三世》都300亿了,等到了明年,那些早就预订爆款的(比如《如懿传》),要是到不了这个数,脸上挂得住吗?
 
大部分观众的眼睛倒是雪亮的:你数据刷上几千亿,它是烂剧我还是照样不想看。
 
但如果越来越多的制片方被这种虚假繁荣乐晕了,以为全国真的有那么多人民废寝忘食地看这种烂剧……
 
那谁也别想好了。
 
说到底,所有这些高得吓人的数字,都是数据大跃进时代的一个缩影:
 
起初对流量的向往与追逐,已经逼出了自发的流量堆砌,进一步加剧了流量时代的荒唐。
 
数据成了现在娱乐圈的命门。不管哪一方,都时时刻刻盯着那些数字,想尽办法在上面做文章,以榨取最大的利益。
 
参与在这份疯狂中的人,用一个个巨大的数字堆积起繁荣盛世,用膨胀的流量野心掩盖了内容生产和明星实力的草包本质。
 
但对于只是想用好作品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普通人来说,那个充满了爆款、流量、傲人数据的娱乐圈,像是充满了僵尸的平行世界。他们欢呼,他们狂热,他们用异次元一般的审美取向缔造了一个个体量庞大的帝国,最终留下的却只有空洞。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逐渐看到了实力派演员的翻红,看到了播放量不可同日而语、和热度却丝毫不差的优质剧集,看到了行业触底反弹的曙光。
 
 
 
 如果数据的跃进无法那么轻易地被刹车,那我们就试图找回丢失已久的另一套标准。
 
虚假与真实,虚张声势与脚踏实地,空洞无物与真金白银,这些区别已经有人开始懂了。
 
也许我们该相信,总有一天空中楼阁和它的拥趸们,会狠狠地跌回属于后者的世界。

相关热词:数据造假 粉丝经济 刷量 

上一篇:“紫光阁地沟油”上热搜,机智打脸PG One粉丝!熊本熊要拍动画了!| fun88登录情报
下一篇:“白起”带你超神带你飞,产值1.3亿的游戏音乐上升空间有多高?